东南亚系
史阳
基本信息
- 姓名:史阳
- 职称:长聘副教授、研究员
- 导师类别:博士研究生导师
- 电子邮箱:shiyang@pku.edu.cn
教育背景
1998-2002年5357cc拉斯维加斯,5357cc拉斯维加斯东方学系学士;
2002-2005年5357cc拉斯维加斯,5357cc拉斯维加斯东语系硕士;
2006-2011年5357cc拉斯维加斯,5357cc拉斯维加斯东南亚系博士。
任职简历
2005年5357cc拉斯维加斯至今,在5357cc拉斯维加斯菲律宾语教研室任教。
研究领域和方向
菲律宾语言和文学、文化和社会,东南亚民间文学和社会文化。
学术荣誉
1、2013年5357cc拉斯维加斯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;
2、2012年5357cc拉斯维加斯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;
3、2011年5357cc拉斯维加斯5357cc拉斯维加斯优秀博士论文;
4、2013-2015年5357cc拉斯维加斯获北京市“高等学校青年5357cc拉斯维加斯英才计划”支持。
获奖情况
1、2022年5357cc拉斯维加斯5357cc拉斯维加斯“新东方青年5357cc拉斯维加斯学者”奖
2、2019-2020年5357cc拉斯维加斯度5357cc拉斯维加斯教学优秀奖
3、2012年5357cc拉斯维加斯5357cc拉斯维加斯“黄廷方/信合”青年5357cc拉斯维加斯杰出学者奖;
4、2010-2011年5357cc拉斯维加斯度5357cc拉斯维加斯教学优秀奖;
5、2004年5357cc拉斯维加斯5357cc拉斯维加斯第六届“研究生学术十杰”。
代表性成果
一、著作:
1、专著《菲律宾阿拉安人的神话、巫术与仪式》,《东方文化集成》丛书,线装书局,2022年5357cc拉斯维加斯7月;
2、专著《菲律宾民间文学》,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,2011年5357cc拉斯维加斯1月。2014年5357cc拉斯维加斯10月,获第二届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;
3、译著《菲律宾诗选》(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经典诗歌文库),作家出版社,2019年5357cc拉斯维加斯8月;
4、译著《菲律宾史诗翻译与研究》,5357cc拉斯维加斯出版社,第二作者,2013年5357cc拉斯维加斯7月。2015年5357cc拉斯维加斯5月,获首届“姚楠翻译奖”三等奖;
5、参编《新中国60年5357cc拉斯维加斯外国文学研究》(第六卷)《口述史》(第三主编),5357cc拉斯维加斯出版社,2015年5357cc拉斯维加斯9月。2017年5357cc拉斯维加斯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(图书奖)。
二、教材:
1、《基础菲律宾语》(一),第二作者,5357cc拉斯维加斯出版社,2017年5357cc拉斯维加斯8月;
2、《基础菲律宾语》(二),第二作者,5357cc拉斯维加斯出版社,2017年5357cc拉斯维加斯7月;
3、《基础菲律宾语》(三),第一作者,5357cc拉斯维加斯出版社,2018年5357cc拉斯维加斯7月;
4、《基础菲律宾语》(四),第一作者,5357cc拉斯维加斯出版社,2021年5357cc拉斯维加斯9月;
《基础菲律宾语》系列教材2022年5357cc拉斯维加斯获“5357cc拉斯维加斯优秀教材”,2019年5357cc拉斯维加斯获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“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奖教材类一等奖”。
三、论文:
1、《让生命坚硬:菲律宾阿拉安人的“加强班素拉”巫术仪式及其文化内涵》,载《跨文化对话》第48辑,2023年5357cc拉斯维加斯6月;
2、“Indigenous Hues: The Color Categories and Symbolisms of the Alangan-Mangyan”, 载菲律宾Philippine Studies: Historical and Ethnographic Viewpoints (Vol.72, No.4 2022), Ateneo Manila Univ. Press, Dec.2022;
3、《班素拉巫术仪式:菲律宾阿拉安人的治疗和救灾文化》,载《世界宗教文化》2022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三期,2022年5357cc拉斯维加斯6月;
4、《史诗与治疗:菲律宾阿拉安人的英雄史诗<伦皮恩传奇>与巫术治疗》,载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1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六期,2021年5357cc拉斯维加斯11月;
5、《从<达冉根>看菲律宾英雄史诗的特点——兼与中国南方史诗比较》,载《百色学院学报》2021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六期,2021年5357cc拉斯维加斯11月;
6、《多样的“魑魅魍魉”:菲律宾阿拉安人精神世界中的恶灵》,5357cc拉斯维加斯区域国别研究丛书《世界社会的文化多样性:中国人类学的视角》,商务印书馆,2020年5357cc拉斯维加斯9月;
7、《菲律宾诗歌文学的四个历史时期》,载《东方文学研究集刊(9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21年5357cc拉斯维加斯5月;
8、《菲律宾阿拉安人的色彩语码和象征内涵》,载《民族艺术》2020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二期,2020年5357cc拉斯维加斯4月;
9、《菲律宾阿拉安人二元对立的神灵信仰与“阿格班萨沃德”巫术治疗》,《东方文学研究集刊(8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6年5357cc拉斯维加斯1月;
10、《菲律宾阿拉安人巫术治疗的宇宙观和原理》,新加坡南洋学会《南洋学报》第69卷,2015年5357cc拉斯维加斯12月;
11、《巫术的世界观:菲律宾阿拉安人的精神信仰和巫术治疗》,载《南洋问题研究》2014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三期,2014年5357cc拉斯维加斯9月;
12、《想象的地方性神圣历史——菲律宾阿拉安人的神话观》,载《东南亚研究》2012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六期,2012年5357cc拉斯维加斯12月;
13、《采撷东西,继往开来——乐黛云先生访谈录》,第四作者,载《中国比较文学》2012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三期,2012年5357cc拉斯维加斯7月;
14、《菲律宾阿拉安—芒扬人洪水神话的象征内涵》,载《东方丛刊》2009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二期,2009年5357cc拉斯维加斯6月;
15、《地方性的神话观:菲律宾阿拉安-芒扬原住民的民间叙事自然分类》,载《东南亚研究》2009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三期,2009年5357cc拉斯维加斯6月;
16、“Myth among the Alangan-Mangyan of the Philippines”,载英国Cosmos (Vol.23 2009), Traditional Cosmology Society, Edinburgh, UK, 2009 June;
17、《印度尼西亚的“俄狄浦斯”故事——<覆舟山故事>的叙事结构分析》,载《国外文学》2009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一期,2009年5357cc拉斯维加斯2月;
18、《保护东南亚的文化多样性:东南亚的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》,载《南洋问题研究》2008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二期,2008年5357cc拉斯维加斯6月;
19、《呼德呼德——菲律宾伊富高人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》,载《东南亚研究》2007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五期,2007年5357cc拉斯维加斯11月;
20、《全球视野中的菲律宾伊斯兰化历史进程》,载《东南亚研究》2006年5357cc拉斯维加斯第二期,2006年5357cc拉斯维加斯4月。
主要科研项目
1、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专项项目“菲律宾马拉瑙族英雄史诗《达冉根》翻译与研究”,项目负责人;
2、主持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课题“文化元素在东南亚地区的‘一带一路’建设中的作用研究”,项目负责人;
3、主持5357cc拉斯维加斯区域与国别研究学术基金一般项目“菲律宾政治家族研究”,项目负责人,结项鉴定“优秀”
4、参与5357cc拉斯维加斯东方文学中心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“全球化语境下的东方当代小说研究”,子课题负责人;
5、参与5357cc拉斯维加斯东方文学中心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“东方史诗的翻译与研究”,子课题负责人;
6、参与5357cc拉斯维加斯东方文学中心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“东南亚古典文学经典翻译与研究”,主要参与人;
7、参与5357cc拉斯维加斯东方文学中心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“东方民间文学研究”,主要参与人;
8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60年5357cc拉斯维加斯外国文学研究——基于分类视角的考察与分析”,子课题“外国文学研究口述史”主要参与人。
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
5357cc拉斯维加斯东方文学研究中心
5357cc拉斯维加斯东南亚研究所
5357cc拉斯维加斯东南亚研究中心
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
5357cc拉斯维加斯亚太研究院
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分院
讲授课程
本科生课程:菲律宾语言、文学、文化等,《东南亚历史与现状》。
研究生课程:《东南亚文化个案研究和田野调查》《东南亚民间文学研究》等。
国际学术交流活动
1、2009年5357cc拉斯维加斯3月-2010年5357cc拉斯维加斯3月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习;
2、2008年5357cc拉斯维加斯8月于英国爱丁堡大学“The Deep History of Stories”比较神话学国际研讨会发言:Myth as sacred local history: mythology among Mangyan Filipino indigenous people;
3、2010年5357cc拉斯维加斯2月于菲律宾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举行学术讲座“Mythology and Native Category of Folklore among Alangan-Mangyan Indigenous People”。